跟台灣新電影走向國際


@張錦滿 - 2015/07/10

今年香港書展預期萬人空巷,有邀請台灣侯孝賢與編劇謝海盟於7月19日3時半來講唐朝女俠聶隱娘。侯導已把她的故事搬上銀幕,在今年Cannes康城奪得最佳導演獎,為他七度參加該影壇盛事作個重要美麗註腳。講座策劃人當然不希望只有他的影迷才來聽,更希望非他的影迷會來得更多。畢竟康城68年以來,最佳導演獎頒給華人只有三次。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1997年,王家衛以《春光乍洩》獲得;2000年,楊德昌憑《一一》拿過;到2015年,由侯孝賢奪取。一般文化人,如果理解康城乃歐洲三大影展(其餘兩個是威尼斯和柏林)之首,便不會錯過去聽這位世界級電影人講心得。這裡我提大家,除了到書展人擠人去聽演講之外,也可輕鬆到電影院去看紀錄片《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

該齣紀錄片乃巨大製作,到歐洲多個城市,也到東京、北京、清邁,甚至遠至阿根庭,找來英國湯尼雷恩、意大利馬高穆勒、法國奧利華阿薩耶斯(張曼玉前夫)、日本是枝裕和、黑澤清、泰國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大陸艾未未、賈樟柯、劉小東等等十多位電影節節目策劃、導演、藝術家等等,各自述看台灣新電影的經驗,過程中如何受侯孝賢影片感動,又怎樣受他影響。

台灣文化局支持謝慶齡和王耿瑜兩位導演製作紀錄片,猜想本意是到世界各地邀請導演和電影節選片人,談論1980年代中期興起的台灣新電影,評析那時期眾多導演的代表作品,為「台灣新電影」作個階段性總結。

現在該片拍攝出來的結果,各地受訪者不約而同推崇侯孝賢,卻較少論述楊德昌和同期其他七、八位導演,那可能是連導演和文化局都預料不到和避免不到的事。邀請多國導演與電影節策展人肯定「台灣新電影」成就,與大家齊來推崇侯孝賢,是兩回事。幸好現在結果並非缺陷,國際影人有意無意間集中講侯孝賢,可能亦非壞事,這樣反而令「台灣新電影」有個標誌人物,形成重心,以後大家提起該批電影,總有個焦點。

「台灣新電影」這個說法,是在1982年上映的《光陰的故事》之後才開始,該片由四位新導演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各拍一個小故事,合組而成。該片上映時,各方反應甚好,之後,新導演紛紛出頭,百花齊放,題材連接本土地氣(多講台語,緊貼台灣社會現實生活),而影像風格、電影語言,亦一新耳目。該批作品眾聲齊發,內容與藝術形成都具重量,並能保持同一腔調,形成一派,在國際影展放映都受讚賞,結果「台灣新電影」能在世界影壇佔上一章。

該部紀錄片訪問不同國家、講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英語、日語、泰語的電影人,處理方法不錯,避開了要經過翻譯會出現悶場這個缺點。導演找到合適訪問者,可以與被訪者說相同語言,於是雙方便能直接對談(侯孝賢和台灣新電影),而拍出來的訪談紀錄便流暢爽快,內容也到核心,沒有浪費影片篇幅。

此紀錄片準備工作做得足,而事後製作亦不節省,往往找到配合內容的相關影像片段,讓觀眾容易跟得上,清楚理解片中各人和導演所要講的話。謝慶齡和王耿瑜兩位導演製作《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頗理智,他們找來非電影圈的林懷民作引子。林以中間人身份,從宏觀角度,先提社會歷史事件,例如(中華民國)被逼退出聯合國,藉此引導廣大觀眾進入台灣電影。這條引路便比較客觀,也比較易讓大眾踏上。

因此,沒有看過「台灣新電影」的人,也可從這部紀錄片,進入該個電影世界裡,不會遇到障礙。一向沒跟隨「台灣新電影」的人,看《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紀錄片,可能會驚訝、好奇,他們會想象不到,世界各地(遠至阿根庭)會有這麼多舉足輕重的電影、文化人,推崇侯孝賢作品和「台灣新電影」,而說話時甚至會情緒激動。

這裡,我簡單總結這部紀錄片,它從認識台灣社會開始,到認識台灣新電影,繼而認識歐美日各國電影節策劃人和導演,再進一步認識電影藝術其中一種美學。如果以一句話來說,看此片其實上一堂文化通識課,學看電影,(不只學看台灣新電影),學當代社會文化歷史,(不只學台灣社會文化歷史)。此片面向世界,因此它選擇在威尼斯電影節的「威尼斯經典」單元裡全球首映,並角逐最佳紀錄片獎。該紀錄片作者要說,「台灣新電影」屬於國際。

如果有人在看過這部紀錄片之後,會在以後,去補看那些以前忽略的台灣新電影,並進一步多理解世界電影史上那其中特別一章,那便美好不過。如果還會因此而增強對華人文化自信心,便更是驚喜收穫。(完)


#####

作者發表於各大報刊雜誌的文字,現經由作者整理重刊,公開閱讀。

[ #2015電影 #電影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張錦滿 Terms

Author @張錦滿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